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焦点
  • 娱乐
  • 热点
  • 综合
  • 休闲
  • 探索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娱乐 > 孩子能强烈感受到被爱的4句话

    孩子能强烈感受到被爱的4句话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5-11 06:17:55 来源:界2空间 作者:百科


    作者: 钱志亮

    来源:钱志亮工作室(ID:qzlgzs)

    这些年,“无条件的感受爱”这个概念很流行。

    它和“有条件的到被爱”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,家长对孩子的句话爱是出于“他做了什么”,还是强烈因为“孩子本身”。

    有条件的感受爱,通常表现为: 孩子只有达到了家长的到被期望或要求,家长才会流露出爱意。句话

    而无条件的强烈爱,则与孩子的感受外在表现无关,无论他们优秀、到被乖巧与否,句话家长都会一如既往地表达爱。强烈

    大量研究表明:孩子从小得到的感受爱,越是到被附带着各种条件,自我价值感就越低,因为他感受到真实的自己是不被接纳的,只能努力满足父母的期望。

   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:

    “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,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。”

    无条件的爱,就是这样一种“随时可以回家”的爱,不是指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溺爱,而是一种托底的力量:

    无论你是什么样子,发生什么事情,我都会爱你、接纳你,尊重你的感受和需求,愿意陪你一起解决问题。

    从小感受到这样的爱, 会给 孩子 充足的安全感,可以安心做自己,充分尝试和探索; 又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盔甲,给予他勇敢面对一切的底气。

    或许我们很难做到完全“无条件”地爱孩子,但至少可以通过努力去接近这个目标。

    最简单的做法, 可以从常说下面这4句话 开始——


    1

    “你的感受很重要,我理解”

    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很爱孩子,却经常忽视、否定孩子的情绪,认为孩子小,他的感受并不重要:

    孩子哭闹时,“我数到三,你再哭我就不客气了。”

    孩子养的花枯萎了,很伤心,“这点小事有什么的,再买一盆不就是了。”

    家长把孩子的玩具送给别人,孩子很生气,“你怎么这么小气?要懂得分享。”

    事实上,孩子最能感受到爱和温暖的时刻,恰恰是父母重视、理解他情绪和感受的时刻。

    当自己的感受被重视,被接纳时,孩子就能确认自己的存在,由此产生安全感、价值感。

    情绪从来没有好坏之分,每种情绪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,可以带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。

    日常生活中,不管孩子表现出什么情绪,家长首先要能稳住自己的情绪,认真地告诉他:

    “你的感受很重要。”

    能够跟着孩子一起开心、快乐,也允许他生气、难过、委屈、失望。

    这意味着家长看见了眼前的孩子,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。

    孩子从家长的反应中确认了自己的重要性,能够更快的平静下来。

    再进一步,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:

    “我很理解,养的花死了,你很难过,还有点自责,是吗?”

    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被准确表达了出来,获得共鸣,就会产生温暖和被爱的感觉,亲子之间建立起情感链接,孩子会更加信任父母。


    即便不能满足孩子,或是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,也可以告诉孩子:“你的感受很重要,我理解。”

    比如不给孩子买玩具,家长可以说:

    “我不给你买玩具,你感到很生气、很伤心,对吗?我很理解。”

    孩子搭积木半天搭不好,气得把积木扔得到处都是,家长可以说:

    “我理解,你拼了好久都没拼好,心里很着急。”

    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:我尊重你因为没被满足而生气、伤心,这时候我愿意一直陪着你,不会责怪你不该有情绪,不该有需求。

    这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。

    在这个基础上,家长再告诉孩子不能满足他的真实原因,教给他正确的做法。

    “但是我觉得这个玩具有点贵,而且家里有个差不多的,所以这次不想买。”

    “可是乱扔东西是不对的哦,下次你生气、想发脾气的时候,可以深呼吸一下,或者跑到自己房间安静一会,捶捶枕头······”

    先接纳和理解情绪,再去规范行为,正确引导孩子。这样的教育,既会让孩子感受到爱,又能学会规矩。

    2

    “做不到,不代表你不好”

    近年来,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,提醒着家长除了外在表现,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。

    其中,来自学业上的压力,“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”的教育,是破坏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。

    很多时候,让孩子感到绝望的不是失败和挫折本身,而是父母的态度。

    家长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,就对其寄予厚望,不惜倾其所有把他打造成自己想象中那个“完美的孩子”。

    当孩子遭遇大大小小的失利时,家长的反应是失望、嫌弃、否定,把当下的表现和未来的前途、人生等绑在一起,给孩子很大压力。

   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,孩子就会用外在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价值,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,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,不值得被爱的。

    于是,他们内心 非常恐惧失败和挫折 ,心理承受能力差。


  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:

    “中学生惧怕的其实不是失败本身,他们有着足够的心理韧性,来克服失败对他们的影响。 他们最害怕的是失败所引发的社会隔离,害怕父母不喜欢他了,害怕老师看不上他了,害怕同学们疏远他了。 本质上,孩子们害怕的并不是学业失败本身,而是学业失败所带来的人生的存在感、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丧失。 只要父母和老师不把学业失败和对他们人格的尊重,对他们的信任,对他们的希望绑在一起,他们就能非常从容地应对失败,并且把失败作为一种学习的素材,从失败中获得更加积极的成长的能量。”

    孩子没考好、成绩退步、遭遇挫败时,他们内心已经很不好受了,自信心“摇摇欲坠”。

    越是这些时刻,越需要家长的接纳和爱,会给孩子内心注入巨大的能量,让他能够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起来。

    告诉孩子:

    “做不到,不代表你不好。”

    就是让他明白:外在表现并不能代表你的价值,原本的你就很好,就值得被爱。

    在孩子失败、受挫的时候,家长多给予他关心、理解和帮助,代替指责、辱骂,孩子才会一直对自己有信心,对未来有期待,内心越来越强大。

    3

    “没关系”

   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视频,很受感动:

    妈妈每次不小心把水洒了,爸爸都轻言细语地说没关系,先关心妈妈有没有事,然后淡定地解决问题,全程没有发脾气、责怪埋怨。

    这一切被孩子看在眼里,也学会了同样的处理方式,整个家庭氛围是温馨、松弛的,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,每个人都会得到滋养。

    现实生活中,很多家长都不太能忍受孩子犯错,即便是筷子掉地上这种小事,他们也会发火,指责孩子没用、笨······

    殊不知,家长对待孩子犯错时的态度,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。

    在关于家庭松弛感的讨论中,有网友留言:

    “在我的家庭里,容错率是很低的,犯一点错都会被责罚,在家里也难以放松,只能小心翼翼地待着。”

    “小时候菜掉到地上也要被妈妈狠狠地骂一顿,导致长大后犯一丁点错误都会紧张的想要呕吐,即便并没有人怪我。”

    家长需要认识到:犯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历程 ,他们正是通过犯错来学习,积累经验。

    如果家长每次都小题大做,过分苛责孩子,会导致孩子为了避免犯错而减少探索行为,畏手畏脚。

    还会在犯错后为了避免责罚而学会撒谎、甚至做一些危险的事情。

   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,孩子往往是敏感紧张的,不能舒展地做真实的自己,活得小心翼翼,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。

    《人物》曾经发起一个征集:有没有一个时刻让你意识到,原来,这样也没关系?

    一位网友分享:

    年夜饭,奶奶刚炖好的排骨,让我从院子里端到餐桌,结果一进门就被门帘绊了一下,手上的一盘排骨,全躺地上了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。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都在笑,没有责备,没有惊叫,就像我只是干了件逗他们开心的事。奶奶把排骨收拾起来放锅里又煮了一下,不干不净,吃了没病。 任何事都没什么大不了的,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就好,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开心的事儿。

    不管哪种关系,应该是让人放松,被治愈的,而不是让人紧张的,亲子关系更是如此。

    当孩子犯错了,家长保持情绪稳定,告诉他“没关系”,然后再用正面的语言引导他认识错误,学会解决问题。

    这才是处理孩子犯错的重点,而不是单纯的指责,发泄情绪。

    家长对孩子犯错多一些包容,控制好情绪,孩子内心安全感充足,会更加勇敢地去探索、试错,发展各项能力。

    这份被接纳、被爱的底气,让他将来遇到再大的困难,都敢于向家庭求助。


    4

    “我很愿意听你说说”

    心理学专家丛非丛曾说:

    “孩子到底在想什么,这很重要。你只有真正去了解他,理解他,成为他的朋友,你才能真正关心到他的成长。

    成为他的朋友,不仅是要陪他玩,哄他开心,更要走入他的内心,听他的心声,站在他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替他着想,完成共情。”

    遗憾的是,很多家长,都做不到认真、耐心地听孩子说说话。 常常 用 一种居高 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,不把他的话当回事,随意评判、怀疑孩子。

    比如放学路上,孩子沮丧地跟妈妈说:“唉,今天老师批评我了。”

    妈妈:“肯定是你不认真听讲。”

    其实孩子是被老师冤枉了,正想跟妈妈说说心里的委屈,然而妈妈无端的揣测,让孩子更受伤了。

    哥哥和弟弟一起玩,想给弟弟倒水喝,不小心把杯子摔了,水洒了一地。

    妈妈赶过来,立马就开始责怪哥哥:“成天就知道闯祸!”

    还没了解实情,第一反应就是批评、指责。

    再比 如,孩子最近学习上遇到困难,感到很挫败,抱怨了一句:“唉,上学真累。”

    家长听了,马上激动起来,开始向孩子输出大道理。

    不懂倾听的家长,很容易误解孩子, 破坏他的自尊心、自我价值感。

    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、不认可, 时间久了, 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沟通,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。

    爱孩子的前提,是尊重孩子,平等地对待孩子。放下高高在上的成人思维和偏见,俯身进入孩子的世界。

    不管发生什么,孩子说了什么,都不要带着偏见,去随意揣测他、怀疑他、指责他,多信任孩子,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。

    先学会做一个倾听者,问问孩子:

    “发生什么事了?我很愿意听你说说。”

   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和空间,了解清楚事情的全貌后,再去引导孩子。

    被倾听的孩子,会因为这份尊重而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,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。

    总结起来,无条件的爱落到实处,无非就是几个关键词:尊重、接纳、理解、信任。

    家长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式,相信孩子会更好地感受到你的爱。

    --------End---------

    继续阅读:

    作者简介

   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(ID: qzlzgs),作者|钱志亮,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。专注于特殊教育、家庭教育、幼儿教育领域。著有《入学早知道》《科学的早期教育》《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》等。

    • 上一篇:徐正源:我喜欢激烈的竞争,但我们不会左顾右盼关注别人
    • 下一篇:😅很拼但也是真糙!基替补12分钟6中0未得分 拿下7篮板1抢断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范弗里特前三战场均11.3分 G4和G5场均25.5分&三分命中率66.7%
      • 今天5投0中!詹姆斯复出后四场比赛外线手感全无 合计13中1
      • 神剧情💥东詹接连犯错!小里回天乏力 无奈基迪逆天😈
      • 主场31分惨败+基迪半场压哨神奇绝杀 湖人赛季0
      • 一脸苦笑!美媒晒图:库里这时候在想什么呢🤔
      • 💥这就是联盟第一?雷霆末节5分钟25
      • 转正后首战!古德温接东契奇分球 三分出手命中打停公牛
      • 啥情况?哈滕空中被凶狠拽倒 裁判只给普通犯规&没看回放
      • 博主:国安恢复训练备战深圳新鹏城,3月份骨折的何宇鹏现身基地
      • 希罗成热火队史单场砍至少35分且命中率75%+最年轻球员 力压詹韦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浙江队半场延误1分23秒被罚款2万,海港延误3分28秒被罚款4万
      • 关键发球失误😱詹姆斯背靠背作战 全场20中8得17分5篮板12助攻
      • ​​​延续火热状态!科比
      • 主场31分惨败+基迪半场压哨神奇绝杀 湖人赛季0
      • 市七运会成人类足球比赛收官
      • 两重天🙈詹姆斯关键发球失误表情凝重!公牛球迷欣喜若狂!
      • 媒体人:湖人和公牛最后这12.6秒的剧情 电影都不敢这么拍
      • 吹杨生涯43次单场至少25分10助+5记三分 追平库里并列历史第二!
      • Skip:我相信今天湖人会像火箭对勇士那样 把森林狼打得落花流水!
      • 里夫斯追帽怀特三分出手被吹犯规 雷迪克挑战成功&怀特懵了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孩子能强烈感受到被爱的4句话,界2空间   sitemap